《狂飙》落下帷幕,黑社会保护伞之一的腐败官员 赵立冬 终于被严惩不贷,实在是大快人心。
鲍大志可以说是不着痕迹地把威严、阴狠又圆滑的赵立冬刻画得入木三分。
面对这个60岁的老演员,不得不让人感叹一句:
(资料图)
“姜还是老的辣。”
尤其是联想到鲍大志塑造的几个经典角色,更不免让人肃然起敬。
《三国演义》里被曹丕逼迫让位的 汉献帝刘协 ;
《东周列国·春秋篇》里的齐国君王 齐襄公 ;
《东周列国·春秋篇》里刚愎自用的吴国末代君王 夫差 ;
《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抠抠搜搜、性格懦弱的 张大军 ;
《射雕英雄传》里的一代枭雄 完颜洪烈 ;
《大决战》里的战士 黄克诚 ;
《地下交通站》里有底线又可爱的奸商 孙掌柜孙友福 ;
《内线》里的虽然窝囊但是十分专情的好男人 楚立言 ;
《家常菜》里引发不少矛盾、亦庄亦谐的 刘运昌 ;
《风和日丽》里落魄、不招人待见的中年教师 饶得文 ;
《鹤唳华亭》里贪恋权势却爱女如命的 张陆正 ;
《光阴里的故事》里勤勉认真的车厂师傅 徐叔 ……
正剧喜剧、古装剧现代剧全面开花,正角、反角都能轻松拿捏。
难能可贵的是,话剧演员出身的鲍大志没有脸谱化、悬浮化的硬伤,实打实的演技绝非空穴来风。
不愧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台柱子之一。
可相较于他的同学 梁冠华、王姬、宋丹丹、冯远征 ,鲍大志就显得“人微言轻”了。
冯远征贵为北京人艺的院长,宋丹丹、梁冠华之流也是家喻户晓的老艺术家了。
可60岁了,鲍大志依旧不火。
他的人气远远配不上他的实力。
就连情景喜剧大家英达都感慨:
“如果鲍大志能多宣传宣传自己,名气绝对不是现在这样。”
而在大伙儿拼命替他着急的时候,鲍大志自个儿却一直很随波逐流。
进入这一行,鲍大志是误打误撞的。
出生于60年代的鲍大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
他们家没有一个是跟艺术沾边的,除了他。
只能说,有的人注定是 被老天爷追着喂饭 的。
鲍大志净遇到贵人了。
第一个便是他的毕业于中戏的初中语文老师。
“这小孩不错,声音还挺好听。”
鲍大志声音条件十分优越,这是老师在听他念作文之后得到的结论。
现在来看,只能说“高手在民间”,那位老师真就是慧眼识珠。
鲍大志不仅精通演戏,而且还是 配音的一把好手 。
他配过动画片《三毛奇遇记》里的 赵老板 ,韩剧《顺风妇产科》里的 白英奎 ,央视儿童节目《大龙实验室》里的 大龙 ,91版《哆啦A梦》里的 胖虎 ,94版《三国演义》里的 刘协、刘禅、曹叡、郭嘉 等……
如今60岁的年纪,鲍大志还凭着这门好手艺在抖音里“开拓新事业”。
当时那位老师觉得这是个好苗子,推荐鲍大志去报名了 中央戏剧学院的儿童班。
他稀里糊涂地去了,结果是一言难尽。
鲍大志考上了却没有完全考上。
他通过了考核,却没通过政审。
那时文革残余没铲清,鲍大志家里“成分”不过关,只能被刷了。
但是他的父母却意识到了自己孩子在表演上的天赋。
鲍大志被送去参加了少年宫的一个 话剧班。
在那儿,他又遇到了自己的另一个伯乐。
他们班上的班主任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位导演。
于是,年仅15岁的鲍大志出演了自己的 第一部电影——《我们是八路军》 。
他在里面饰演一个“小八路军”羊娃。
虽然奔波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其实只有几个镜头和一句台词。
那会儿可不比现在,当时还是胶片时代,能拍上电影可是一件稀罕事儿。
小小年纪的鲍大志因此成为了 “村里最靓的崽” ,被大伙儿羡慕。
尝到甜头的他萌发了对表演的兴趣。
后来,他考上了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班 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学习。
但是毕业后他却感觉无处可去了。
鲍大志缺了点机灵劲儿。
好在他迷茫那会儿,一个老师提点了他:
“人艺正招生呢,你还不去?”
要不然说鲍大志傻呢,他连人艺是干嘛的都不知道。
这一次,鲍大志又是稀里糊涂地被老师推着走了。
“你去试试呗。”
“我能考上吗?”
“你去呗,有枣没枣你打一竿子再说。”
结果大家也知道了。
傻人有傻福,鲍大志还真就考上了,他成为了班上最帅气的一个学生。
21岁的他正式进入了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在这个中国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在当时老艺术家们都还济济一堂的时候,鲍大志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表演和做人上的精进。
31岁鲍大志才通过《三国演义》在演艺圈出道。
迟是迟了点,但 “好饭不怕晚,好话不嫌慢”。
一直以来他虽然人气差了火候,面向观众的曝光量少,但在行内,他是备受认可的。
鲍大志称得上是一个腕儿。
当然这除了实力之外,也离不开他的私德和努力。
曾经鲍大志拍一场追击戏,要从两米多的墙头往下跳。
那时的安保措施是说不出的简陋,底下只有两块薄薄的对着放的海绵垫。
鲍大志猛地俯冲下来,正巧一只脚跳到了两块海绵的中缝。
这导致他几乎 走都走不动了 。
可为了不耽误进程,还是打了止痛针就负伤上阵了。
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都是苦过来的,鲍大志也不例外。
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克尽阙职,不卑不亢。
《地下交通站》饰演“贾队长”的颜冠英就对其心悦诚服。
作为饰演“孙掌柜”的鲍大志的对手演员,非科班出身的他心里是犯怵的。
而一紧张,他就不断忘词。
颜冠英觉得自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自取其辱”。
但鲍大志并不觉得,他跟颜冠英说:
“演员是平级的。”
这句话让颜冠英记了很久。
在业内,鲍大志有着好口碑,可他一直未能出圈。
原因就在于他太宅了,没有什么物欲,也很随遇而安。
尤其是鲍大志还在体制内,更助长了其佛系与低调。
这么多年,他也没想着做一些除了表演之外的给自己“镶金”的活儿,也没想着让自己大红大紫。
鲍大志不想做娱乐圈的顶流,只想做自己三口之家的顶梁柱。
他的这份简单与踏实吸引了后来的哈尔滨媳妇儿。
她也是同行,是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一名儿童剧演员。
鲍大志用“老一套”的方法赢得了佳人的芳心。
没有什么花里胡哨,就是买吃的,带人儿去看戏,聊天谈心。
从初恋到白头,鲍大志甘心做起了 妻管严 。
有了女儿之后,他更是成为家里的最底层。
1991年,夫妻俩有了自己的女儿—— 鲍贝尔 。
鲍大志有了新的身份—— 女儿奴。
跟他同辈的不少人都在外面打拼,三天两头不着家。
他倒好,反其道而行,一门心思地待在家里 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
鲍大志可没少受到别人对他“没出息”的指指点点。
但是他甘之如饴。
有一天,鲍大志拍完戏回家,累得骨头都要散掉了。
当时才不过三岁的女儿踉踉跄跄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双拖鞋,说:
“爸爸,我来给你换鞋。”
那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幸福。
大多数不拍戏的时间里,鲍大志为妻子鞍前马后,还 成为了女儿的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全职司机。
只要女儿一个电话或者一个短信过来,鲍大志二话不说立马出发。
直到如今鲍贝尔从 中戏导演系 毕业以后成为了一个 话剧导演 之后尚且还如此。
大红大紫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妻子女儿的爱的诱惑大。
在家里,女儿是老大,跟着妈妈说体己话,把爸爸当一个随叫随到的工具人。
鲍大志俨然是 “食物链的最底端” ,但是他很是幸福。
女儿大学毕业后,独立了,懂事了,对他说的 “我爱你”和“谢谢你” 才是鲍大志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东西。
有的幸福,是除了孩子之外没人能给的。
见证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也许就是养育孩子的最大意义 。
60岁了,鲍大志还有戏拍,还有话剧排,有老来伴相守,有女儿爱着,也是一种稳稳的幸福。
况且,他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认真地生活。
60岁的人生也还在璀璨着。
头发白了,皱纹多了,但精气神不会因老之将至而减少。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地下交通站
没有什么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