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赛季标志性的事件,今天上午,中国足协在香河国家队训练基地召开了中超、中甲、中乙,三级联赛俱乐部老总峰会。会上,足协向各方通报了有关新赛季的准入政策、开赛时间、政策调整等一系列安排。从会议传递出的信息看,新赛季的政策调整幅度并不大,像进一步限薪这种争议较大的新政根本没有涉及,而像全面恢复主客场赛制、取消U23政策、严格准入标准、允许中甲、中乙俱乐部有条件地易地搬迁等新政则基本都是外界很早就希望做出改变的。虽然总体来看,这一次的政策调整给人一种大势所趋的感觉,但槽点依旧不少,比如……当你看到下面这张图时↓↓
是的,作为一个赛季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两件事:赛程和升降级制度并没有在本次会议中明确,足协只是笼统地表示,新赛季中超联赛计划于4月中旬开幕,新赛季中甲联赛计划于4月中下旬开幕,中乙联赛计划于4中下旬至5月初揭幕。至于升降级名额则干脆打上了两个大字:待定!
(资料图)
入籍球员政策没有改变也就意味着山东泰山的德尔加多依旧只能以外援身份出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赛事主办方并不清楚,到底能有多少支球队能够参加新赛季的中超、中甲和中乙联赛。根据足协给出的时间表,2月10日之前,足协将对外公布具体的准入规程和通知;13日之前,完成三级联赛准入培训,俱乐部开始提交材料;20日,进行第一批俱乐部已支付初审结果公示;3月3日,截止提交准入材料,对第二批俱乐部进行公示。同时,足协在会议上还明确表示,各俱乐部必须解决包括2022年在内的全部欠薪,否则将不予准入,无论是谁都不会网开一面,甚至“不惜只有14支球队打中超”。与此同时,各俱乐部还要完成2022赛季拖欠赛区、酒店、场地等费用以及所有赛季所拖欠的纪律处罚罚金。3月20日之前,足协将完成所有准入考核,确认准入名单。
在相关准入递补原则中,足协还专门强调“连续降级球队不得连续递补”,从而断绝了新疆天山雪豹和北京理工新赛季继续递补返回中甲的可能。
众所周知,目前有多支球队历史清欠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且数额巨大,基本上没有解决的可能,更何况,这一次,足协还加上了2022赛季的欠薪以及包括罚款在内的其他各种费用,更会让一些基本解决了历史欠薪的俱乐部面临新的危机。尽管足协解决欠薪的态度可嘉,但,赛季开始前临时确定参加规模和球队,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国家顶级职业联赛该出现的场面。
执行了6年的U23政策被取消是本次会议的另一大“亮点”,作为替代条款,“U21球员”政策得以出台,具体措施为:中超、中甲联赛俱乐部单季报名的U21本土球员由上赛季的至少3人,增至至少5人,且球员必须在本俱乐部注册4年以上;中甲、中乙俱乐部,每场联赛比赛还必须保证1名U21球员始终在场上。此外,从2024赛季开始,各中超俱乐部必须派队参加U21联赛,并将此作为准入条件之一,中甲、中乙俱乐部则是鼓励参加U21联赛。外界呼声颇高的“U21打中乙”也部分变成了现实——2023年U21联赛的优胜球队,将升级至2024年中乙联赛,并以俱乐部二队形式参赛。
会议上拿出讨论的另外两套一线队报名方案。
与此同时,本次会议还拿出了三套缩减一线队报名人数的方案供讨论,最极端的方案是中超一线队报名人数缩减为30人,换句话说,除了5名U21球员之外,其他球员,包括外援在内,最多只能上报25人。虽然缩减一线队人数、节约开支是很多俱乐部的“刚需”,但新的报名政策还是会对现有人员造成不小的冲击。拿津门虎来说,由于目前一线队仅有李岳峰一人符合U21球员的标准,再加上安杜哈尔完成续约之后,津门虎已经拥有了4名外援,这也就意味着,留给本土球员的名额最多只有21个,球队在引进新援的同时肯定也要对阵容进行缩编,不少熟悉的面孔将离开。当然,相比于上海海港、山东泰山这种囤积了众多优秀球员的球队来说,津门虎的“瘦身”工作肯定不是最重的。
此外,无论是哪套报名方案都规定,中乙球队都最多只能报名5名31岁以上的球员。过去几个赛季,中乙联赛吸引了一批前中超旧将,这些老将延续自己运动生命的同时也给俱乐部带来了急需的经验和即战力,提升了中乙联赛的水平,像何杨、曹添堡、祝一帆、谭天澄、邓小飞等老将也为球队冲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新政的颁布,意味着这一现象将不复存在,老球员想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更困难了。
至于“有条件接受中甲、中乙俱乐部异地转让”的新政则是争议最大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异地转让的口子一旦重开,过去那种令球迷深恶痛绝的“流浪球队”就会重现,这种无视球迷和地域文化的做法,仍然是过去企业联赛、金元足球的老思维。另一方面,虽然足协规定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方才允许转让,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解决欠薪问题,但,如果俱乐部能够解决欠薪又何必搬迁呢?这种诡异的悖论最终只能导致“嘴严手松”的局面,所谓的“有条件”最终也只能是“无条件”。当然,从俱乐部层面考虑,放开异地转让无疑是多一条自救的道路,所以,这项政策几乎是“全票通过”的。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