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全椒积玉桥石刻概述
积玉桥,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襄河镇东西门街道之接壤处,横跨古襄河之上。原名“市石桥”,俗称“大石桥”。相传建于西汉初年。宋嘉佑二年(1057)由屋讼与僧行悦重建,历时五年方成。明景泰元年(1450)重修,弘治年间续修。清宣统元年(1909)再次毁圯,各坊邑人捐资银元达一万四千元,拟重新复建,辛亥革命兴起,工程暂停,接来大旱灾荒,延至民国六年(1917)方又“始甃桥址”重新募捐,并专门成立复修桥梁的促使团,以促其事。到民国八年(1919)集起巨资,八月兴工,至十二月告成。
据《全椒县志》记载:民国六年(1917),清理桥墩时,发现散见桥石中的残字石刻,每石刻一字,达千余字。时本邑书法能手江克让嘱子江兆源与盛峻居,在乱石中搜拓,先后共拓八十六字(今收集到六十七字供大家参考)。积玉桥石刻,字迹结构奇古,经当时金石家李瑞清、曾熙鉴赏,评价其字古厚浑朴,有汉魏神韵,论为“萧梁人手笔,与鹤铭同时。”
清代李瑞清评云:“其用笔古厚浑朴,文字之损益,皆六朝法也”。公认为六朝人作品。名桥名刻,当时就被学术界所重视,江氏将所拓八十六字装潢成册,曾由中华书局影印成《全椒县积玉桥残字》一书,供人临摹,凡得者,如获珍宝。画家刘二刚藏有原拓七十七字,每片18cm×18cm。可惜,这批视为书法艺术珍品的近千块石刻,因民国年间修桥时,被填入积玉桥桥基之下。
全椒积玉桥石刻拓片(共67字)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