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昆山市周市镇斜塘村,76 岁的张代兄因公婆的一份嘱托,悉心照顾丈夫智力残疾的兄长 48 年。丈夫离世后,她也依然不离不弃。从 18 岁初嫁的新媳妇,到如今的满头白发,她用近半个世纪的含辛茹苦演绎了亲情大爱。6 月 7 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张代兄,她说:" 如果有一天我走在兄长前面,希望我的子女们能好好照顾他,像对父母一样为他养老送终。"
△张代兄
答应公婆嘱托,只为图个心里头踏实
【资料图】
1965 年,张代兄嫁给了徐志清。徐家共有兄弟姐妹 6 人,老大徐永岐因小时候发烧造成智力残疾,心智停留在了四五岁,生活无法自理,成了徐家老两口最大的牵挂。" 那时候婆婆待我很好,看到他们体弱多病,还要日夜照料大哥,我就不自觉想上前搭把手帮帮忙。" 张代兄回忆说。
△徐永岐
婚后那些年,张代兄对徐永岐的善心善举公婆都看在眼里。1975 年,公婆因年纪、身体等原因无法再照顾徐永岐,他们便放心地将徐永岐托付给徐志清和张代兄夫妻二人," 你们俩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面对公婆的嘱托,张代兄一口答应了。" 我不为别的,只为了心里头踏实。" 从此,徐永岐便与张代兄一家同住,从新婚燕尔到儿孙长大、白发渐生,他始终是这个家里重要的一份子,一家人的生活也很幸福。
2016 年,丈夫徐志清因病过世后,照料兄长的重担,从此压在张代兄一个人身上。街坊邻里曾多次劝说她,将兄长送至养老院安享晚年,但都被她拒绝。她说:" 既然答应了公婆,就要说到做到。我活多久,就一定会照顾他多久。"
从青丝到白发,一句承诺信守 48 年
大哥徐永岐身材瘦小,喜欢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走起路来颤颤巍巍,有时候摔倒了自己也爬不起来。加上智力残疾,又哭又叫、无理取闹是徐永岐的日常。2020 年,他双眼因白内障而失明,张代兄从此成了他的 " 双眼 " 和 " 拐杖 "," 他 24 小时都离不开人啊!"
△张代兄每天都要给徐永岐铺床、打扫
从青丝到白发,48 年来,张代兄每天除了洗衣做饭,还要给徐永岐煎药调理身体。冬天为他铺床叠被,夏天为他擦身洗澡。她坦言,男女有别,自己一开始也不好意思,但想到公婆的话,又坚持了下来。" 半夜要经常起来看看他有没有盖好被子,最多的时候一晚上要起身四五次。他睡觉好动,我怕他掉下床就用四五张椅子拦在床沿。" 在这样的悉心照料下,徐永岐的身体有所好转,而张代兄的腰却累得弯了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照顾一个年过八旬的高龄老人,其中的苦难和艰辛可想而知。张代兄说,因为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表达情感,有时候徐永岐会像孩子一样闹脾气,拍桌子、摔东西。" 我有时候作势凶他,‘你闹什么’。他就说,‘我眼睛看不见了,我气啊。’ " 说话间,张代兄的眼眶渐红,转过身去擦起了眼泪。
善行感染身边人,大爱传给下一代
多年来,张代兄的事迹在社区广为流传,邻居们对她的付出无不竖起大拇指,所在社区得知情况后也经常上门慰问,派护工分担张代兄的压力。" 平时邻居们怕我无聊,总会来我家串门,大哥有什么要帮忙的,大家都愿意搭把手。" 说起这些,张代兄的眼里再次泛起了泪花。
△张代兄跟小儿子在帮徐永岐整理衣服
家风有传承,长辈们的亲情厚爱也传递到了下一辈。" 我对孩子们说,如果有一天我走在兄长前面,希望他们能好好照顾他,像对父母一样为他养老送终。" 张代兄的两个儿子不仅回家帮着一起照顾,逢年过节或是徐永岐生日,更是张罗着热闹一场,尽可能让徐永岐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幸福。" 我儿子媳妇都很好,一点也不许别人欺负我大哥。有人不了解情况,凶我大哥,他们就去理论,请他们尊重理解。"
慢慢地,孙辈们长大了,开始接过照料徐永岐的接力棒。孙子徐舜奕初中、高中时候就每周回去照顾他的 " 大爷爷 "。2022 年大学毕业后,他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回斜塘村一趟。" 孙子很懂事,上周回来帮我大哥刮刮胡子、剪剪指甲,现在天热了还帮他洗澡。" 张代兄笑着说。
现代快报 + 记者 徐晓安
(校对 张红霞 编辑 蒋文嘉)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