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5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项目一期预计8月投产。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翔 摄
【资料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上半年,宜昌直面后疫情时期的严峻外部环境,克服化工产品量价“腰斩”的不利局面,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交出了一份颇具含金量的“半年报”——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快于一季度。其中地区生产总值2542.10亿元,同比增长6.4%。
通过总量、增速、位次等数据察形辨势,可以看出宜昌经济复苏之“态”支撑强、向好之“势”动能足,既有“量”的合理增长,也映射出“质”的有效提升,殊为不易、难能可贵。
扩投资,项目招引“风劲潮涌”
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一招,也是宜昌历来的“看家本领”。
在连续两年固投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连续三年获得全省投资突出贡献奖的基础上,宜昌项目投资延续猛烈攻势,上半年固投同比增长6.6%,增速全省第一。
可喜成绩背后,是宜昌严格落实“四个重大”工作推进机制,扎实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试点,继续以“饿狼”精神、“百亿”力度,升腾强大发展气场。
聚焦“3+2”主导产业,坚持驻点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开展专题招商,积极探索中介招商、资本招商等“新招式”,跑出招引“加速度”。上半年,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61个,协议投资额位居全省前列。
4月18日,总投资2112.95亿元的43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其中百亿级项目11个。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签约活动,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达效年行动,升级上线“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新平台,严格按照“6421”时限要求,推动项目早入库、早投产、早达效。
1至6月,全市在库亿元以上项目1325个,全省第二,新入库亿元以上项目231个,全省第一。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对照开工率、纳统率、竣工率、项目建设用电量及用水量,定期调度重大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放眼宜昌,项目加速落地、激战正酣。冠毓新材料、容汇锂电等一批投资过10亿元的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150亿元的楚能新能源项目一期预计8月投产,投资120亿元的欣旺达东风动力电池项目、投资105亿元的东阳光低碳高端电池铝箔项目拟分别于9月、10月试产。还有海科新能源项目一期计划12月完成设备调试,宜化年产55万吨氨醇项目年底前试生产……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接连扎根,高质量发展支撑更加稳固。
促消费,内需潜力加速释放
景区人头攒动、赛事精彩纷呈、商圈人潮汹涌……上半年,消费市场暖意渐浓、热气腾腾。
1至6月,宜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5%,增速全省第二。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服务性消费持续回升,消费愈加成为宜昌经济稳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如何让消费这架“马车”跑得更快,拉动宜昌经济乘风破浪?年初,我市出台“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工作方案,通过10 个方面 33条具体措施,全力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为了提振旅游消费,我市出台了旅游奖补办法,分批发放总价值3000万元的“极目楚天·清凉暑假”文旅消费券,组织重点景区赴北京、西安、杭州、港澳等地宣传推介,传递满满诚意,积极引客入宜。
以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为代表的景区人气飙升,带动整个文旅市场强劲复苏。上半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5180.84万人次、同比增长24.24%,旅游收入521.36亿元、同比增长22.39%,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旅游消费大热,让宜昌一座城弥漫烟火气。同时,系列体育赛事、演唱会等活动更添消费热度。
省十六运会、国际马拉松、龙舟世界杯相继开赛,吸引国际国内游客扎堆宜昌。一场场明星演唱会激情开唱,座无虚席、嗨翻全城。随之而来的,就是住宿、餐饮、商超、影院等服务行业的爆满景象。
人气“聚”起来、消费“火”起来、市场“旺”起来。“五一”期间,宜昌城区国贸大厦、大洋晶典等十大商业综合体实现销售额6159.82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3.37%,较2022年同期增长9.21%。6月16日至18日,为期3天的宜昌汽车消费嘉年华,销售汽车1025台,销售额超1.5亿元。
另外,线上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截至6月底,“限上”商贸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达36.9亿元,同比增长39.3%。
调结构,工业经济韧性十足
工业稳则经济稳。上半年,宜昌工业经济持续进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快于一季度,展现出强大韧性,成为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的“压舱石”。
今年以来,宜昌工业形势艰难、挑战严峻。困境如何突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相继制定出台“降成本15条”“工业9条”等扶持政策,一方面引导重点工业企业向中高端调优产品结构,另一方面分级分类调度新增长点,持续增强发展动能。
以兴发集团为例,上半年公司财报同比下降八成,但这是受宏观环境影响,在部分产品出现大额亏损的情况下取得的。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湿电子化学品、特种化学品等成长性产品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已成为公司业绩贡献的主要来源。
在传统燃油车不断收缩势力范围的背景下,传祺宜昌工厂向年轻态、新能源方向及海外市场调整布局,下线GS3影速及混动影豹等新车型,累计产量突破20万辆。其中,影速车型3月上市,6月份已向海外出口。
邦普循环项目一期生产线基本拉满,碳酸锂连续产出14批合格产品;中清智慧、天赐新材料等133个增长点加快投产达效,新增产值102亿元。
助企强体,更需春风送暖。宜昌深入开展工业企业大走访活动,定期召开政企恳谈会,“面对面”问计于企、问需于企,特别是对困难企业实行县级领导“一对一”纾困帮扶,帮助企业消滑止负、恢复生产。
截至7月底,我市“双千”服务工具箱扩容升级,共收集338家企业反映问题548个,已办结339个,办结率61.9%。其中,145家工业企业反映问题224个,已办结152个,办结率67.9%。
抓培育,市场主体元气满满
磅礴的宏观经济大势,离不开充满活力的微观市场主体。
上半年,在宜昌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新登记市场主体7.7万户,增长9.2%,其中企业类市场主体增长27%、居全省第一。
作为市场主体中最具潜力的生力军,规上工业、规上服务业、限上批零住餐业、资质建筑业等“四上”企业更是稳增长、促就业的硬支撑。
数月来,我市按照“市级带动、市县联动,两年一轮、接续推进”的原则,完善“1+1+N”专班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四上”企业招引培育工作。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市净增“四上”企业 527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2.4%,取得阶段性成效。
栽好梧桐引凤栖。宜昌把“四上”企业招引培育作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干部能力作风的重要内容,浇灌“幼苗”成“大树”。各地各部门坚持当好“金牌店小二”,聚焦企业政策支持、资质提升、融资用工、降本减费等诉求,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市发改委定期开展“四上”企业招引培育专题培训,帮助服务专员熟悉政策、通晓业务,切实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深化银企对接,助力12家企业融资20.3亿元,10家企业获授信及贷款1.14 亿元。市经信局对首次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管理的工业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市人社局设立人社服务专员,创新开展预约式招聘,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宜都将商贸企业进限培育纳入补短板重点工作,成立工作专班,强化综合施策,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48家。长阳为每家培育企业配备专属服务管家,提供全流程指导服务,新增上市企业1家,“专精特新”企业5家。
“期中”交卷,更看“期末”。进入2023年后半程,宜昌定将击鼓催征、奋楫扬帆,进一步加固“稳”的基础、集聚“进”的动能,朝着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加快打造世界级宜昌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
记者 付江山 何冠英 谭强明 高炜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