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予朋
(相关资料图)
全面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金融系统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获悉,该局按照“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原则,督导辖内银行机构加大对信用贷款、首贷、个体工商户等领域的投放力度,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在普惠金融专业化、数字化发展上下功夫,推出更“接地气”的普惠金融产品,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湖北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27.56亿元,较年初增长20.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6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达137.07万,同比增加32.35万户。
引导辖内机构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
近年来,我国逐步探索建立专业化普惠金融服务机制,引导金融机构“敢做”“愿做”“能做”“会做”,做好普惠金融服务。记者注意到,湖北聚焦这一领域开展了诸多探索。
在强化政策引领方面,该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加强资源倾斜,按年度单列普惠型小微信贷计划并实施考核;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评价,对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服务进行精细化指导;组织银行机构开展“百行进万企”活动,组织全省银行机构一一对接,累计对接企业60多万家。
在推动服务专业化方面,该局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创新更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加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截至6月末,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授信1463.3亿元,贷款余额811.56亿元,开发专精特新特色金融产品39个。
同时,该局还持续引导辖内银行机构提升信贷审批、贷款定价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信贷产品可得性。一方面指导银行机构提高企业融资效率,另一方面督促银行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截至6月末,湖北省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83%,较2019年末降低2.63个百分点。
打造“湖北特色”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数字技术能够使金融机构实时对接巨大的客户网络,使金融服务触达大量分散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群体。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深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战略,着力破解普惠金融服务难点、痛点和堵点,形成具有“湖北特色”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一方面,积极构建银税互动、银商互动、信易贷等合作机制,多渠道满足企业融资需求。该局与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省发改委等部门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共同推动建设湖北省“鄂融通”平台,使企业信用数据信息由“局部素描”变为“全身立体画像”,实现“数据变信用、信用变资本、资源变资金”。
截至6月末,“鄂融通”平台已归集湖北省发改委、公安、税务、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电力等40多个部门4.99亿条数据,进驻金融机构3314家,汇集2352个金融产品,融资总金额超过5764.88亿元。
另一方面,持续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创新数字金融服务产品、升级相关服务模式。
在产品方面,该局推动银行机构开创授信额度内贷款随借随还的支付结算模式,帮助城乡经济组织恢复“造血”功能。比如,辖内农商银行推出线上“码商e贷”+线下“扫码流量贷”等服务。截至6月末,“扫码流量贷”余额177.32亿元,“码商e贷”余额170.12亿元。
在金融服务方面,该局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3分钟申贷、0人工干预、1秒钟放款”线上模式贷款。今年二季度,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该模式下的贷款2134亿元、185.6万笔;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6%,较上年降低0.61个百分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局长刘学生表示,数字化具有共享、便捷、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能够有效增强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有机互补,为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