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台上曾有人问,在外滩,不做攻略一个下午能看几场展览?五花八门的答案背后,有一个视角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外滩“第二立面”所呈现出的浓厚历史底蕴和艺术氛围。
(相关资料图)
随着外滩第二立面的标志性建筑迎来了一间间画廊、艺术空间的入驻,而今当我们漫步街角,用“艺术”的方式打开“外滩”,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老建筑、新空间,焕发无限生机
从徐汇西岸到外滩沿线,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创始人夏季风考察了很多地方,直到走进中一大楼,没有半点犹豫就“拍板”定了下来。
中国最具影响力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机构之一,为何一眼相中中一大楼?
始建于1924年的中一大楼,毗邻盐业银行大楼、四明大楼、中国垦业银行大楼、沙美大楼等著名历史建筑,是一幢介于新古典主义和近现代主义风格之间的建筑。大楼一层,原为中一信托公司的营业大厅,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走进宽敞亮堂的内部空间,两排爱奥尼式巨柱承托着的由植物母题和回形纹饰构成的巨大彩色玻璃穹顶出现在眼前,要知道,在外滩地区,类似面积的完整的彩色玻璃天窗并不多见。
选择入驻中一大楼一层,并非全新独立空间“蜂巢丨上海”心血来潮。“蜂巢在北京的空间,是工厂改造的,更具粗粝感;这里非常古典,特别符合我心目中上海特有建筑的特征,而且这个层高,也特别适合当代艺术的展示。”夏季风说,因此,除了适应当代艺术展陈而进行必要的改造之外,空间设计方面保持了建筑原始的风格特色,旨在焕发这座优秀历史建筑生生不息的无限生机。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在成立十周年之际,落户外滩这个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并为此特别带来了“开幕三序曲”。就在上周,继以“70一代”群体为主的“陆上行舟”群展后,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又推出了第二篇章——以“80一代”代表性艺术家陈飞、范扬宗、龚辰宇等组成的“璀璨的轮廓”群展。
展览把“80一代”艺术家们聚合在一个将各自的态度联结成的时间剧场,既展示了当下最具活力的创作表达,也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生态演进和趋向充分展露。
走出“蜂巢丨上海”,与其距离不足百米的北京东路211号,是专门为年轻艺术家准备的“蜂巢·生成”。此次同时推出的,是年轻艺术家张铭轩的首次个展“穴(Hysteria)”,呈现了艺术家创作的包括结合蚀刻的纸本、绢本、布面绘画和综合装置的系列作品。
建立“蜂巢·生成”的初衷,是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希望更加深度地参与到全球年轻华裔艺术家的生态建设中,而外滩浓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氛围,对实现这一设想再合适不过了。
在百年建筑感知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在外滩的夜色笼罩之下,位于四川中路185号的三井洋行大楼仿佛一件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作品”,在微光下散发出神秘和独特感。这幢距离外滩水岸约400米、有着120年历史的文艺复兴府邸式的建筑,在保护性修缮后迎来了上海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的入驻,成为文化艺术新地标。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静谧的“雅努斯之夜”现场,手提夜灯的策展人祝羽捷带领特邀观众穿梭于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作品之间,讲解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创作来源。
有观众表示,这样的沉浸式夜游观展让作为业余艺术爱好者的她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当代艺术的观看门槛,对当代艺术的创新表现有了更加细致、更加深层的理解和感悟。而身处外滩这样的“万国建筑群”中,又让这种理解和感悟,多了一层别样的意味。
上海外滩艺术中心是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正在着力打造的艺术综合功能性平台,而185空间作为外滩艺术中心首个向公众开放的当代艺术空间,其为未来描画的图景十分清晰:依托彰显百年风华的外滩,携手顶尖艺术家为大众奉献具有学术和市场双重影响力的重要展览及相关活动,力争使上海外滩艺术中心成为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靓丽名片。
作为外滩艺术中心185空间推出的第二场重量级展览,由丁世伟、谭永勍、刘建华、林科、李青、佩恩恩、袁可如、周蓬岸等8位艺术家共同呈现的“雅努斯的界面”刚刚落幕。3个月来共吸引6000多位现当代艺术爱好者观展交流,多场主题活动也带来了别具一格的观展体验,让百年建筑与当代艺术相融共生。
关键词:
(责任编辑:l001)